搜索

重庆大学师生集中观看九三阅兵 热议大会盛况

2025.09.03 浏览量: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和校领导、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以及师生代表700余人在主会场民主湖报告厅和科学城校区分会场集中收看现场直播,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85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1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1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05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46_副本.jpg

各二级单位师生通过集中收看和个人收看等方式热切关注大会盛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重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阅兵仪式的磅礴气势与壮观场面,令师生们倍感振奋、激动不已。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5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3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3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2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2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194942_副本.jpg

重庆大学师生畅谈体会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历史意义,为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历史自信、奋力开拓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和根本遵循,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指导性。重庆大学师生员工深受教育、倍感振奋,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增强了行动自觉。全校上下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面把握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将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生动实践,围绕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持续增强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表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气势恢宏的阅兵盛况,我深受震撼、倍感自豪。这场阅兵扬我国威、壮我军魂,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和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兴国”,再到新时代的“教育强国”,重庆大学九十六载办学历程,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历史、开拓创新,将伟大抗战精神和满腔爱国情怀转化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贡献重大力量,奋力书写“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崭新篇章!

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蒋华林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有力彰显了8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彰显了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和底气,彰显了我们捍卫主权、维护和平的强大意志和能力。我们要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人文交流互鉴、科技创新合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世界和平、文明进步贡献确定性力量。

医学院党委书记王亚洲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成为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医学院全体师生将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心聚力;发扬斗争精神,锐意开拓进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远大志向,勇担时代大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为人类医学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能源工程结构创新教师团队柯珂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作为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成员之一,我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新时代教育使命紧密结合。立足能源工程结构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聚焦能源基础设施前沿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不竭动力,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战略,聚力攻克能源工程结构关键领域技术难题,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动化学院党委委员、系统智能与控制研究所负责人、党支部书记赵凯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对伟大抗战精神的阐释,令我深受触动。这不仅仅是历史书页上的总结,更是一种至今依然鲜活的、能够指导我们面对当下和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为了国家与民族命运,不畏强权、勇于牺牲、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这份历史启示,与我们高校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深度契合,让我愈发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与紧迫。我们不能让这种精神只停留在书本和口号里,而是要让它走进课堂、融入科研,让它真正成为激励当代青年直面挑战、克服困难、奉献国家的内在动力。作为高校的一名青年教师,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以更加扎实的作为,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环境与生态学院给排水系教工党支部张冰副教授表示:80年前,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鲜血书写下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80年后的今天,作为环境与生态领域的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对教育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的特殊意义。我们必将牢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研究方向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将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委员、重庆大学侨联副主席、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曹洪文表示:作为高校教师,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在课堂上讲好这段救亡图存、浴血奋战的历史。同时要立足科研岗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攻坚克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培育时代新人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校力量,这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传承。

本科生院团委书记、2025级未来信息类1-10班辅导员舒慧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抗战历史的伟大意义与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令我倍受振奋、深感责任重大。伟大抗战精神是砥砺民族前行的宝贵财富,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将以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主责主业,当好青年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日常工作中,我会紧密围绕学生、精准倾听心声、全力助力成长,为他们的求学成才提供坚实支持;同时结合思政课堂教学、主题实践活动等载体,切实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不断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全部力量。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张根豪表示: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重返校园的退伍士兵,我深受鼓舞、激情澎湃,更加明确了肩上的责任与奋斗方向。两年军旅生涯锻造了我的意志和家国情怀。虽然身份转变,但报效国家的初心不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成长必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部队,保家卫国是使命;在学校,刻苦钻研同样是为国奉献。当前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应用物理学专业面临重大机遇。我将永葆军人本色,把忠诚信念、纪律观念和拼搏精神带入学习科研中,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项目,努力培养创新能力。从战士到学生,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担当。我定当珍惜学习机会,以老兵般的坚韧攀登科学高峰,争取为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的征程上践行报国初心。

土木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赵晨旭表示:纪念大会雄伟、庄重、热烈,受阅部队精神饱满、动作整齐,新式装备集中亮相,令人眼前一亮。从80发礼炮齐鸣到白鸽翱翔天际,展现的不仅是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更是中国人民捍卫世界和平、走向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的校歌伴随着一代代重大人从烽火中走来,也向现代化强国建设奔赴而去。近百年贯穿始终的,是挺立的民族脊梁,更是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努力和决心。作为重大学子,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博士生郭鑫表示:观看完这场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更直接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明确了自己研究工作的意义。我的研究方向核心在于质轻高强的镁合金应用在大型结构件中实现“无缺陷”或“缺陷可控”的制造技术,这种高质量的复杂构件能够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装备中。强国必先强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青春贡献,真正实现材料强国。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来源:党委宣传部张婧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吴友华 陈洋 部分图片由各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