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研
动态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钱程教授团队在《Nature cancer》发表研究成果

2025.10.23 浏览量: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钱程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ancer》(JCR Q1区)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MEF2D-expressing cancer precursors reprogram tissue-resident macrophages to support liver tumorigenesis(MEF2D 高表达的癌前细胞重编程肝脏固有巨噬细胞以促进肝癌发生)》,揭示了肝癌早期形成的新机制,并找到了可能的早期干预靶点,为肝癌早期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微信图片_20251027140742_236_187(1).png

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生过程往往从慢性炎症开始,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癌。长期以来,人们对肝癌“如何起始”,尤其是癌前阶段肝细胞如何与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肿瘤发生,仍缺乏深入理解。研究团队发现,一个名为“MEF2D”的蛋白质在肝癌早期阶段异常活跃,如同一个“坏开关”,能够启动正常肝细胞向癌前细胞的转变。实验证明,如果关闭这个“坏开关”,就能显著抑制癌前病变和肿瘤的形成;反之,如果强行打开这个开关,正常肝细胞就会获得形成肿瘤的能力。

更令人惊讶的是,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变坏”的肝细胞还会影响周围的免疫细胞——肝脏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它们通过释放信号物质,“策反”本应保护身体的免疫细胞,让这些免疫细胞反过来帮助癌细胞生长。

“这就像几个‘叛变’的肝细胞,成功‘策反’了原本负责守护肝脏的免疫‘卫士’。这些被策反的卫士不仅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反而调转枪口,为癌细胞‘保驾护航’。它们释放的炎症物质如同助燃剂,进一步加速更多肝细胞‘叛变’,加速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形成恶性循环。”钱程教授形象地解释道。

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方法。他们发现,一个名为“NRP1”的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特异性抑制NRP1,可以阻断免疫细胞被“策反”的过程,显著降低肝脏炎症和癌前病变数量。

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肝癌研究的视角从“已形成的肿瘤”前移至“肿瘤如何开始形成”的阶段,为肝癌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钱程表示:“这就像我们不仅关心如何扑灭火灾,更要去研究火种如何产生。基于这一研究成果,或许能开发出针对NRP1的预防性药物,通过在癌前阶段进行干预,我们有可能阻止肝癌的发生。”

据悉,钱程为该论文的最后通讯作者,庄娜副研究员和单娟娟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向俊宇博士、倪元丽助理研究员和余佳骏博士生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资助。

来源:附属肿瘤医院

作者:程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