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大学举行首届“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研究生毕业典礼。首届27名毕业生中,24人顺利完成相关课程并获颁修读证书,其中8名毕业生将赴重庆市南渝中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等重庆市和江苏省优质中小学任教,完成“未来大先生”的身份跨越,为基础教育注入“重大力量”。
这也标志着重庆大学作为“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在探索综合性大学与高质量基础教育融合、推进国家教育战略部署、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队伍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毕业典礼现场。重庆大学供图
“从解哈密顿量到解一代人的科学焦虑,国优计划让我成为兼具‘粒子般严谨’与‘波般包容’的教育者。”物理学毕业生李轲通过“国优计划”在淬炼中蜕变。他坦言,在校刻苦钻研、实习时带领学生制作发电机模型的经历,让他发现孩子们闪耀的眼神中映照着科学的未来。即将赴任南渝中学物理教师的他,立志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将物理世界的奥秘传递给年轻的心灵。
“国优计划”的三导师制培养在学科深度与教学实践的航道上,为生物学研究生杨泽涛的教育职业生涯点燃璀璨航灯。他表示,学科导师聚焦于生物学前沿,帮助他深化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导师则在授课方面指导其课堂设计与学情分析。依托生物学科实践性特点,杨泽涛在实习期间,通过独立授课,强化了情境化教学能力。
学生课堂教学实践。重庆大学供图
一路走来,重庆大学首批“国优计划”班主任及专班成员与首批学生共同探索适合教育教师发展的成长路径。他们夯实理工科知识、打牢教育教学基础,以科研带动科普,以专业赋能教育,以教育情怀积淀未来教育事业。
“虽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直接投身基础教育战线,但教育的真谛恰在于其超越时空的感染力。”导师及班主任代表、物理学院教授黄映洲表示。教学期间,他充分发挥物理专业优势,带领团队建设《国优计划物理实验竞赛》等课程,制作“声音迷宫”等声学科普装置,展示通风降噪超材料科普模型。
据了解,重庆大学入选“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以来,坚持以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引领,立足“四位一体”教育理念,创新构建“五方五度”建设机制、“13541”培养模式和“五共协同”育人体系,建立“三导师+双班主任”的导师团队,系统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创新方案,推动优秀教师人才的高质量成长。(晏红霞)